OneinStack发展时间没有LNMP早,但是由于比较勤奋的升级更新和维护,较快的完善,在这两年的用户量也是比较大的。这两种目前使用用户较多。
简单对比LNMP与OneinStack一键包区别与选择建议
一键安装包汇总,国外VPS推荐列表,浅谈LAMP/LNMP/LANMP/LLMP
一、共同之处
LNMP和OneinStack都是稳定的LNMP运行环境,功能和软件版本都较新,而且一旦有软件版本的升级和更新,都能快速完善。
LNMP官方网站:https://lnmp.org/
OneinStack官方网站:https://oneinstack.com/
OneinStack开源地址:https://github.com/oneinstack/lnmp
开始的时候LNMP主做Nginx驱动,其实也是可以安装LAMP以及LNMPA组合的,但是我们可能都习惯安装Nginx的时候用LNMP。
二、差异之处
从脚本功能的丰富程度上看,OneinStack应该是比LNMP丰富一些的,比如其可以自定义安装LNMP、LAMP、LNMPA、LNMT(Tomcat)、lnpp/lapp(PostgreSQL)、lnmh(HHVM)这样的环境支持。同时,Oneinstack提供较为全面的本地和第三方存储备份入口,其中包括提供本地备、远程(rsync)、阿里云OSS、腾讯云COS、又拍云和七牛云备份脚本。
这一点上面看,LNMP相对比较弱一些,当然我们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设置,但是自动化上并不如Oneinstack,希望军哥在后面版本中有增加(自动化实现)。不过从在脚本使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文档指导上,LNMP是比较有优势的,基本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从官方论坛或者用户分享的文档中找到解决办法,这个主要是LNMP较为有时间优势的原因。
三、用户选择建议
从两者脚本功能上看,都可以满足我们常规的建站用途需要。对于初学写使用VPS建站的,建议先从有面板的开始,如果直接从无面板的,那可能稍微有点门槛,但是也并不是特别难以解决。毕竟官方都提供命令行工具,且搭建网站无非就是添加和删除站点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
用户在选择一键包WEB环境的时候,两者都可以选择,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都用用,然后在后续的使用中习惯哪种就使用。反正目前两者更新都比较快。
四、脚本安装
1、LNMP
LNMP一键命令:
screen -S lnmp wget http://soft.vpser.net/lnmp/lnmp1.7.tar.gz -cO lnmp1.7.tar.gz && tar zxf lnmp1.7.tar.gz && cd lnmp1.7 && ./install.sh lnmp
安装说明:https://lnmp.org/install.html
2、Oneinstack
支持自定义生成脚本地址,地址:LNMP/LNAMP/LNMT/LNMH一皱脚本生成,可以自定义生成相应环境的安装命令脚本,非常方便。
自动生成的LNMP一键命令示例:
wget -c http://mirrors.linuxeye.com/oneinstack-full.tar.gz && tar xzf oneinstack-full.tar.gz && ./oneinstack/install.sh --nginx_option 1 --php_option 8 --phpcache_option 1 --phpmyadmin --db_option 3 --dbinstallmethod 1 --dbrootpwd x7mnmtay --redis --memcached --ssh_port 52922 --reboot
注释:
安装PHP7.3,Mysql5.6(密码x7mnmtay),Redis,Memcached,更改SSH端口为52922
其它
Nginx反代配置说明
1. 需要先修改hosts文件,告知反代节点获取回源的地址:
vi /etc/hosts 1.2.3.4 www.savh.cn
2. 打开/nginx/conf.d目录,新增一个savh.cn.conf文件:
cd /nginx/conf.d vim savh.cn.conf
3. 粘贴下文代码到savh.cn.conf文件中: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savh.cn; # 要解析进来域名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72.17.0.10:80; #主机ip:端口号 } error_page 500 502 503 504 /50x.html; location = /50x.html { root /usr/share/nginx/html; } }
4. 保存退出(vim:!wq);
5. 如果要多域名配置,只需在/nginx/conf.d目录下增加相应的配置文件即可,一般只需修改server_name和proxy_pass;
http://www.savh.cn/thread-260.htm
转载请注明:Savh.Cn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