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与超融合的区别教程Server

savh 48

虚拟化是超融合的基础,超融合是虚拟化的进阶形态,前者解决 “资源隔离” 问题,后者解决 “资源整合与简化管理” 问题。

1. 核心定义与目标不同

两者的本质定位和要解决的核心痛点完全不同。

虚拟化(Virtualization):用软件模拟服务器,存储,网络,就是虚拟机,VM,资源利用最大化,这倒是真的,技术选型,VMware vSphere,商业的,要花钱,基于KVM的OpenStack,开源的,免费。

将物理服务器的 CPU、内存、存储等硬件资源 “打碎”,通过虚拟化软件(如 VMware ESXi、KVM)模拟出多个独立的虚拟服务器(虚拟机 / VM)。

核心目标:提高单台物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避免硬件闲置;同时实现业务系统的隔离运行,比如一台服务器上可同时跑数据库和办公系统,互不干扰。

超融合(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HCI):超融合,软件定义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管理,都集成在一起了,简单,私有云,好像就是它了,它包含虚拟化,强化软件定义能力,更接近私有云,真的,技术选型,OpenStack+Ceph+Neutron,或者VMware vSphere+vSAN+NSX,存储,服务器硬盘,构建虚拟存储。

将多台服务器的 “虚拟化资源” 与 “本地存储” 深度整合,再通过软件定义技术(SDS)将所有服务器的存储池化,形成一个统一的、可弹性扩展的集群。

核心目标:简化 IT 架构,把传统 “服务器 + 存储阵列 + 网络” 的复杂架构,变成 “多台标准服务器堆叠” 的简单形态;同时降低管理难度,用一套系统就能管理所有资源。


2. 架构组成与扩展性不同

从硬件依赖和扩展方式上看,两者差异显著。

对比维度虚拟化(传统架构)超融合(HCI)
存储依赖            依赖独立的外置存储阵列(如 SAN、NAS),服务器与存储是分离的不依赖外置存储,用服务器本地硬盘(SSD+HDD)组建分布式存储池
管理复杂度            需分别管理服务器、存储、网络,多套系统间需协调配置一套管理平台统一管服务器、存储、网络和虚拟机,运维更简单
扩展性            存储和计算需单独扩展(如存储不够加存储阵列,计算不够加服务器),扩展成本高采用 “横向扩展”,直接加标准服务器即可同时扩充计算和存储资源,成本低且灵活
可靠性            存储阵列是单点风险,一旦存储故障,所有依赖它的虚拟机都会受影响存储数据多副本分布在不同服务器,某台服务器故障不影响业务,可靠性更高


3. 适用场景不同

两者基于自身特性,适配不同规模和需求的业务。

虚拟化:更适合小型 IT 环境或单一业务场景。

   企业初期 IT 建设,仅需 1-2 台服务器,用虚拟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即可。

   对存储性能要求不高,且业务增长缓慢,无需频繁扩展的场景。

超融合:更适合中大型 IT 环境或业务快速增长的场景。

   企业有多个业务系统(如 ERP、CRM、OA),需要统一管理和弹性扩展。

   对数据可靠性要求高,且未来可能不断增加服务器的场景(如互联网公司、中型企业)。


http://www.savh.cn/thread-1682.htm
转载请注明:Savh.Cn 发表

推荐阅读
最新动态 (0)

    ( 登录 ) 后,可以发表评论!

    返回